香港著名的餐厅「澳洲牛奶公司」,几年前通过史兄一篇「澳牛的黄昏」在中国大陆名声大振(看过文章就知道有点讽刺)。今天在不鳥萬通讯这个 Telegram 群里,有人发了另外一篇香港记者的文章,把在澳牛点餐的方法分为「一般音速下单法」「超音速下单法」和「超光速下单法」三类。前两者强调顾客在就坐前尽早想好要吃什么,就坐后撇除一切敬语和废话直接用最快速报出菜名。而所谓超光速,是指提前把菜名写在纸上或 iPad 上,直接拿给侍者看。废话和有用的话统统都可以省略了。
超光速下单法大概是个玩笑。不过日本倒是有不少拉麵店实行「超光速下单法 by design」。去过的人都知道吧?直冲进店是没人帮妳下单的,门口的点餐机,就是一套泛化的超光速下单系统。只要塞钞票进去,按几下按钮选择想要的麵和小吃,然后把机器吐出来的塑料牌交给侍者即可。各类手机点餐软件,以及国内不少餐厅提供的 iPad 点菜服务,当然也属于这样的超光速下单系统。
说这些只是想到了最近的人工智能(AI)创业热。如今创业者对人工智能在应用层面的想象往往和智能语音绑在一起。一夜之间,好像大家都觉得用了几十年的图形介面早就该扫入垃圾堆,和电脑「说话」才是未来。比如今早我试的这个 Firedrop,号称用 AI 帮妳建站,实际上只是把以前需要拖拽或者点选完成的事情改用聊天软件的形式完成。
上述拉麵售卖机和各国轨道交通系统的自动售票机都有一定的学习成本,不过一旦学会,效率自然要高过人肉语音下单。更爱语音下单的人往往是因为喜欢其中包含的人情味,但在和软件对话时,这个优点又荡然无存了。
这样看来,像 Firedrop 以及 Quartz 的 iPhone app 这样的产品似乎是企图把人们从图形介面(GUI)踢回命令行(CLI),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有多少用户有澳牛食客那种如履薄冰的自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