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是新的电视

《花花公子》创始人 Hugh Hefner 去世,这几天在啁啾会馆(Twitter)看到不少纪念。这里有一篇当年的乔布斯采访,前两天我在《一分世界》写了几句感想,抄录如下:

一九八五年,《花花公子》记者问乔布斯普通人为什么要买电脑。乔布斯很诚实。他说目前商业客户和教育市场对电脑有明确需求,普通人,没有。但,等到电脑和电脑通过全国性的通讯网络连接在一起之后,普通人就会知道家里没电脑的生活是无法想像的。

在妳感慨乔布斯的神级预言能力之前,想一下这件事:二零一七年的普通人用电脑和看电视、玩游戏机有多少区别?

并不是普通人按照乔布斯的预言渐渐懂得了作为工具的电脑的强大,而是电脑在过去三十多年渐渐变成了电视机、Walkman 和游戏机。

一九八五年的普通人会看电视、听 Walkman、打游戏。

二零一七年的普通人会在电脑上看电视、听 Walkman、打游戏。

今天终于看了半个月前《Fast Company》刊登的这篇 Alan Kay 采访。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可能在「乔布斯的偶像批评 iPhone 和 iPad」「乔布斯的老师认为 iPad 必须有笔」上。可我们并不需要 Alan Kay 这种级别的前辈来告诉我们 iOS 设备并没有改变世界,而是变成了新的电视。我认为大家多少都感受到了这点,但迫于「移动互联网改变世界」的舆论压力或是达成「财务自由」的压力,悬置了自己的价值判断。不管移动互联网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它都已经有了十年历史。它是已经发生的,不是即将发生的。

如果仔细读 Kay 的访谈,就会知道关于 iPad 能否用来工作的讨论,如果一直追溯下去,有某种根本性因素在起作用。在 Kay 看来,乔布斯在一九九零年代末重掌苹果之后,就已经放弃了「大脑的自行车」这一追求了。二零壹壹年的这篇「Why HyperCard Had to Die」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引起我注意的是 Kay 的这段话:

去读麦克卢汉,妳马上会意识到,嘿,如果我们能发明一个类似印刷机的东西——但其中的内容让我们可以在全新的层面上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处理那些无法用文字、用写在纸上的数学公式等等之类的手段处理的问题——那么,就像人类逐渐适应有印刷机的世界一样,会出现另一个层面的思维,去适应一个全新的媒介环境。而且我们需要这个,因为技术已经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需要新思维层面的世界,旧思维是在旧的层面下出现的,新思维需要新的层面。

这当然就是 Bret Victor 等人在 Dynamic Land 正做着的事(参见九月十七日会员通讯「从 Smalltalk 到 Realtalk,从 Dynabook 到 Dyna-Exploratorium」)。我不知道它会不会发生,毕竟 Doug Engelbart 和 Alan Kay 等人在一九七零年代就已经开始这项「人类补完」(Intelligence Augmentation)计划了。

点此在《一分世界》收听本文语音版。(需要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