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稿] Apple Watch: 改变世界从改变肉身开始

今天把 Apple4us 网站封印后,发现我当时贴的自己在《好奇心日报》(Qdaily.com)文章列表里的链接全都坏了。征求她们同意后,我打算将这些文章陆续在本站贴出。

Apple Watch: 改变世界从改变肉身开始

事到如今,我们应该逐渐学会放弃对每一代新 iPhone 抱有太高期待了。它的 CPU 和 GPU 会不断变强,摄像头会不断变好,屏幕或许也会有些变化,但像 iPhone 3GS 到 iPhone 4 那种程度的变革(首次使用了视网膜屏幕),从来就是数年一遇的罕见例子。

换言之,如今的 iPhone 和 Mac 一样,进入了渐进式改善的阶段。苹果的 MacBook Pro 笔记本更新时,专门性的科技媒体会发一篇小稿,大多数普通用户甚至都不知道。iPhone 迟早也会变成那样——对于我个人而言已经是那样了。别忘了,软件是苹果产品整体体验中的重要一环:是 iOS 让 iPhone 成为了 iPhone,是 OS X 让 Mac 成为了 Mac。而正如 2011 年的 MacBook Pro 还可以顺畅运行即将推出的下一代 OS X (Yosemite) 一样,2011 年推出的 iPhone 4S 也可以运行即将于 9 月 17 日正式上线的 iOS 8。最新一代的苹果计算设备的大部分功能与体验都可以通过升级上三代设备的操作系统来获得。

2014 年 9 月 9 日苹果发布的另一款硬件产品——Apple Watch——则是全新的光景。

我们从这场发布会的结构和选址中就可以看出苹果的野心。九号的发布会开场不到十分钟,关注度最高的产品 iPhone 6 就已经被打在了背景的大屏幕上。哪怕是再不相信苹果会做手表的人,在那一刻也已经明白:今天的主角不是 iPhone。发布会选择的弗林特中心是 1984 年苹果发布第一代 Mac 和乔布斯重回苹果后于 1998 年发布第一代 iMac 的场地。梯姆·库克(Tim Cook)在介绍 Apple Watch 时用的语言,也很容易让人想起乔布斯 2007 年发布第一代 iPhone 时的话:苹果历史上的新篇章,全新的产品需要全新的介面设计,等等等等。

苹果产品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实体性」。科技圈的论者长年习惯于通过网页上的文字、图片、和发布会视频来提前评价一款产品,这对于苹果往往并不适用。尽管苹果投入大量资源去筹备的每场发布会已经成为同业竞相模仿的对象,但其硬件设计给人的强烈冲击仍然无法通过媒介传递。尤其是对于第一代 iPhone 和 iPhone 4 而言,触屏操作的爽滑感和视网膜屏幕的精细程度都只有在看到真机的情况下才能完整感受。

Apple Watch 更是如此。对于用户而言,iPhone 最主要的组件就是屏幕,它主要诉诸于我们的视觉。而 Apple Watch 的「体验」则同时调动了视觉、听觉和触觉。它的震动固然是只有拿到手上才能感受,但哪怕是最简单的「戴在手腕上的效果」,都很难通过电子媒介传递。只要是自己买过衣服和鞋的人都会知道,鞋摆在那里的效果,和你穿到脚上对着试衣镜看到的效果完全是两回事。

我相信这是为什么许多看客对 Apple Watch 表示失望的原因之一。「看了图片无法一眼被打动」是完全正常的反应。即便是那些一看就觉得「惊艳」的苹果产品(例如 iPhone 4),其真机也往往能带给你超出预期的冲击。这种经验已经让长期报道科技新闻的记者学会了在摸到真机前保持一定的审慎。真正摸到了 Apple Watch 的人,例如腕表网站 HODINKEE 的主编本杰明·克莱默(Benjamin Clymer),给予了它高度评价

看客对 Apple Watch 失望的第二个原因是对陌生事物的恐惧,又名「路径依赖」。「见到事物就要分门别类」这种现代病导致我们在面对塞不进现有类别的事物时产生不适,并会通过将旧类别的标准施加于新事物上来克服这种不适。另一方面,在消费型社会,社会人对新事物做出的整体性判断并不是自然生发,而是被传媒和同侪压力构造出来的。

这里有必要说明 Apple Watch 和 iPhone 的区别。虽然两者都代表着苹果试图开创计算设备新纪元的尝试,但 Apple Watch 的陌生度远远高于 iPhone。尽管 iPhone 完全刷新了人们对于手机的认知,但它仍然代表着一种把电脑做小的努力。如果没有鼠标和键盘,屏幕缩小到 3.5 寸,电脑会是什么样子?iPhone 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从大型机到个人电脑到移动设备,这条「从大到小」的思考路径十分自然。Apple Watch 则是另一种东西:虽然它也包含比移动设备更小的屏幕和更微缩的芯片,但它同时还侵入了一个极度私密、和计算设备大相径庭的领地:你的肉身。

这里可以引入过去两年被大家反复传诵的名词“可穿戴设备”了。我们今天谈论的可穿戴设备,准确地说是可穿戴智能设备。如果去掉智能这个限定,卡西欧电子手表和蓝牙耳机都是属于可穿戴设备,包括机械手表,都已经是「把技术穿戴在身上」的成熟案例。(发明可穿戴电脑这一概念的史蒂夫·曼甚至把清朝的一枚装在戒指上微型算盘视为最早的可穿戴设备实例。)但我们知道,那些都是「笨」的技术。它们功能单一,用户基本不能通过安装第三方软件对其进行订制,它们也没有对环境的感知能力。

当一个「智能」——拥有各种感应器、复杂的操作系统、以及第三方应用软件生态圈——计算设备被穿戴到身上之后,我们和电脑的关系会发生什么变化?

我们会感到害怕。

同为可穿戴设备,这是 Apple Watch 和 Google Glass 的最大区别。Google Glass 的设计者希望做出一款很「科幻」的产品,Apple Watch 的设计者希望做出一款不会吓跑非 geek 用户的产品。Google 张开双臂拥抱反乌托邦的科技化未来,库克和乔纳森·艾弗则通过反复强调私密、个人化、趣味,打消掉将一款复杂的全功能计算设备安装到人体上的焦虑感。他们的讯息很明确:「不要害怕反乌托邦,不要担心异化,我们守护着你。」

这是一个危险的游戏,很容易陷入两头不靠的窘境。科幻迷会嫌你保守老土,普通人会嫌你的东西四不像。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拟物化设计的变种:在新的范式之下试图维系旧范式中的元素,从而让新的范式显得不那么陌生、可怕。

和肉身有着紧密关系的可穿戴设备,也在对肉身进行各种干涉。一个简单但又常被忽略的事实是:电脑带来了最大限度的精神自由,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肉体萎缩。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在过去三十年里不断摧残着人类的健康。台式机让我们坐着的时间大大增加,从而损害腰椎;笔记本让我们低头的时间大大增加,从而损害颈椎;移动设备让我们习惯于长时间面对小屏幕,并在移动过程中阅读,从而损害视力。这些话听起来像父母的唠叨,但也是人人都能感受得到的现实。过去几年的健身风潮以及站立办公的兴起与此不无关系。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库克在发布会上特地强调 Apple Watch 的健康管理功能的原因。Apple Watch 无法直接改变低头阅读和久坐不动的习惯,但它的「Stand ring」可以用来监测你每小时有没有保持至少一分钟的站立时间,「Exercise ring」可以监测你保持快速移动的时间,「Move ring」则是检查你有没有消耗掉足够的卡路里。三十年前揭开个人电脑时代幕布的公司开始做这样的设备,其影响力自然并非创业公司的类似产品可比。不过更重要的是它的象征意义:计算设备透支了人类健康,如今它们开始试图逆转这一过程。

这确实是库克的苹果。这位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去健身房锻炼、生活极度克己的「无欲则刚流」CEO 接管苹果后推出的第一个全新产品类别就把健康管理放在了重要位置。从时尚角度看 Apple Watch 的人可以随意评论这几款手表的设计(不过还是要再次链一下这篇评论),但通过衣装和配饰衬托肉身的气质难道不就是时尚的本质吗?那么,首先你得拥有一副健康而优美的肉体。改变世界是营销口号,让每个人变得更好则是可测量的实质性个体变革。从道格拉斯·恩格巴特(Douglas Engelbart)以降的电脑先锋们通过计算设备增强人体能力的梦想,在可穿戴设备时代将得以延续。

(二零一四年九月十二日发表于 Qdaily.com,原址:qdaily.com/display/articles/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