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er Baldet 在啁啾会馆记述了自己在伦敦希思罗机场的遭遇。她在安检时想选择人工搜身,而不是机器扫描。「这在以前只需要五分钟,今天花了三十分钟,就为什么要行使我的权利写了书面理由,签了文件。」由于甲方的安排,她走的是维珍航空的商务/头等通道(upper class entrance)。她认为经济舱通道的旅客受到的待遇只会更差。
……我拒绝被扫描。她们问为什么。我说是数据隐私。她们叫我坐着等,找来了经理。经理问为什么。我又说数据隐私。「不会存妳的数据,」她说。「但这是我的权利对吧?」她面露不快。
她说这台新设备会随机选择的,妳走过去,机器会决定妳是否要被扫描。所以要么妳走过去试试,没准根本就不会扫妳呢?莫名其妙。我走过去也没法知道机器究竟在幹嘛啊。但好吧,只能如此。
哈哈,我被随机选中了。「好,那么我现在拒绝?!」我笑着说。但周围没有人笑。她们又叫我等,然后要求我脱鞋,问哪个包包是我的。标准流程。她们把包包(和护照)放到了玻璃后面,说是为了「保安」。然后叫我跟她们走。
「我没有要求私下搜身,」我主动提出。「我们现在只能私下搜。程序如此。」步行五十米进入一间小房间。她们把门反锁,拿了些文件给我看。(绝对是第一次遇到。我一直拒绝扫描,在全球各地都是如此。)
她们又问我为什么拒绝扫描,我说我在人权组织工作,对于世界各地的安保程序的变化有兴趣,而现在看来主动拒绝的人不多了,对吗?(礼貌微笑)她说二零二零年开始就无权拒绝了。沉默。
她们解释说,妳要在第一份文件上写明拒绝的理由是「数据收集」,在另一份文件上签名,表示同意接受私下搜身(我没要求过)。然后她们把两份文件订在一起。我很担心,但反正已经上了各种奇怪名单了,管它呢。
搜身程序很正常,但花了两倍的时间。她们把金属探测器的灵敏度调得很高,扫到什么地方都响。(可惜我不是金属做的,那倒是会很酷。)她们还给我上课,说这些设备并没有连到互联网,然后说妳可以走了。
……
摘要:她们让我觉得行使拒绝机器扫描的权利是做了错事,并告诉我这项权利明年会消失。每个人都很专业。毕竟只是例行程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