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 Smith 一九九零年代主演的电视剧《茶煲表哥》(The Fresh Prince of Bel-air)是我中学时的最爱。费城街头青年 Will 被送到洛杉矶富人区的律师叔叔家接受再教育,高低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误会是本剧趣味所在。昨晚重温第一季第一集,看到 Will 参加叔叔举办的高尚家庭聚会,即席用勺子和酒杯敲出节奏的一幕,觉得关于音乐的三大重点尽收其中。视频在此:
https://www.instagram.com/p/B4485gsg4Tr/
一、任何东西都可以是乐器。自二十世纪初开始,乐器这一概念逐渐恢复了远古时代的本来面目:任何可以发出声音的物件。这话更多是说给听声音的人,而非做声音的人。或者说,它是在提醒做声音的人别忘了像初生时那样听声音。
二、给听众添麻烦。Will 在保守上层阶级的正式晚餐中演奏酒杯,完全 tune out 了背景正在播放的古典音乐。在地下音乐演出场所,听众随时准备好面对任何声音和异想天开的演奏方式,她们(在今天)其实很难获得期待中的新鲜听觉体验和挑战。但上述场景中的听众则仿如置身一九一三年巴黎香榭丽舍剧院的《春之祭》首演:被迷惑,被骚扰,被颠覆。
三、与民同乐。被表姐的一句「这儿还有别人呢!」斥止后,Will 施施然问「哦对。有人要点歌吗?」他碾碎了听众的期待,但并不以教化的姿态面对她们。颠覆者本应如此:持教化姿态的颠覆者很快就会变成需要被颠覆的那个。
今天大部分音乐家至少口头上同意一和三,但第二条已经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