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中国 vs. 日本

日本某全家便利店的自助结账机

这是日本某全家便利店的自助结账机。扫一下商品上的条形码,就可以用屏幕上林林总总的电子支付手段付钱。

这和中国有什么区别?当然首先是这种机器目前只在少数便利店提供,中国则是几乎所有店铺都支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另一个区别是支付方式的种类。中国并不只上述两个,但实际使用时大体就是上述两个。日本撇开信用卡不说,顾客首先要搞懂「电子金钱」(電子マネー)和「条码支付」(バーコード決済)的区别:前者是 NFC 支付,后者是扫码支付。如果说条码支付下方的支付宝、微信等图标尚容易看懂,初来乍到者要搞清 Suica 支付应该点的是「交通系マネー」,恐怕要花点时间。就算对于本地居民,要掌握这块自助结账屏幕的使用方法也比中国的支付宝/微信二分天下来得困难。

关于中外电子支付差别的讨论多矣,日本尤其是被嘲讽的对象。热爱支付宝/微信者自然为中国的无现金便利生活感到雀跃,而偏好 Apple Pay 的一方,虽然苦于其在国内的支持有限,但赢家通吃的心态大体一致。假若 Apple Pay 获得了支付宝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她们一定是欢呼的。

在全家的这块屏幕上,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复杂性完全暴露了出来。它兼容了前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支付(信用卡)和日本本地 NFC 卡片支付(Suica, Pasmo 等卡片)、各种扫码支付、以及近年在日本需求日益增长的银联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外国人来到日本,在这台机器上可以使用她用惯的非现金支付方式,相比之下,外国人在中国使用 Visa 和 Mastercard 这两种几乎通行天下的支付方式却常常受阻。(香港除外。事实上香港的电子支付图景和日本类似,不如大陆普遍,但支持的支付方式更多。)

自然,在中国一切都和政治有关。而我想说的是,是什么让我们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一(两)家独大就是最好的选择?路边小贩打印一个二维码就能收钱是件好事,但用户有更多选择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