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开发者 Jeff Johnson 的这串啁啾的核心观点在大约二零一零年前后就出现过。至今记得,App Store 刚刚上线的十三年前,被苹果当作模范的 iOS 游戏《Super Monkey Ball》售价 $9.99。仅仅两年后,iOS 上最热的游戏的单价就大幅跳水。《Cut the Rope》$0.99,《植物大战僵尸》$2.99,当年有如手机游戏里的 3A 大作的《Infinite Blade》也不过 $5.99。不过二零一零年至少还是有 $9.99 的手机游戏,等到免费 + 内购模式兴起后,又完全是另一个世界了。
苹果 App Store 以及其它大型科技平台导致人们认为软件(以及广义的创作)就值那么点钱——这就是 Johnson 的核心观点。有些人可能会想到其实是有别的财源在补贴,但总之就只值得我自己花那么点钱。市场机制。供求关系。看不见的手。
苹果确实是不一样了。至少二零零零年代,人们对它的认知还是「苹果什么都比别人贵」。如今这话用在其硬件上依然成立,但自从 iWork 和 macOS 都免费了之后,用户面对第三方开发者的软件时产生「怎么还要钱?苹果自己的软件都免费啊」的疑问,我们是没有理由指责的。愿意多想一点的顾客可能会说「我明白独立开发者的软件售价为什么较高,但对我而言苹果自家的够用了」。
说到底,这里涉及的问题是妳是否同意苹果以及其它大型科技平台对于自己管治下的生态圈「应该管管了」。市场不是万能。就算妳再怎么认同小政府,路也是政府修的。从世界范围看,政府对某些产品的价格进行管制也是常事。书就是其中之一。哪怕并不怎么在乎文化的人(今天或许尤其是这些人),大概也会同意书作为人类文明的记录与知识体系的传承对社会整体而言是有价值的。但如何说服人们独立软件是有价值的?我不确定。因为这本质上似乎不是软件的问题,也不是民众科技素养的问题,而是民主的问题。民主的日子如今并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