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視力(exoticism)

邁克引述阿城談張愛玲:

張愛玲的感覺方式,表達方式與一九四九年後大陸形成的共和國文體格格不入,這是我讀她的小說時覺得「新」的地方,也是我認為不會有多少大陸人學得了她的原因。迷可以迷,學是一定學不好的。要學她,得沒有受過多少共和國文體的浸染,或有能力抗拒腐蝕,或與張愛玲有相近的文化結構、感情方式,這也就是為什麼學她學得有些意思的都在臺灣、香港。不過痴迷地學,小心大樹底下不長草。

寫作或許難學,但感覺方式是必須學的,不然讀書幹什麼?《第一爐香》開頭:

各種不調和的地方背景,時代氣氛,全是硬生生地給摻揉在一起,造成一種奇幻的境界……英國人老遠的來看看中國,不能不給點中國給他們瞧瞧。但是這裏的中國,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國,荒誕、精巧、滑稽……薇龍在玻璃門裏瞥見她自己的影子──她自身也是殖民地所特有的東方色彩的一部份,她穿著南英中學的別致的制服,翠藍竹布衫,長齊膝蓋,下面是窄窄腳管,還是滿清末年的款式;把女學生打扮得像賽金花模樣,那也是香港當局取悅於歐美遊客的種種設施之一。然而薇龍和其他的女孩子一樣的愛時髦,在竹布衫外面加上一件絨線背心,短背心底下,露出一大截衫子,越發覺得非驢非馬。

有境外視力(exoticism)就不怕境外勢力。

點此讀豎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