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不清就是聽不清

美國駐中國使館前日刊載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見美國國務卿 Antony Blinken 前的講話文字稿,首段出現了七處「聽不清」字樣。一眼就明白這是正確做法。它基於對事實的體認:shit happens。人類口音各種各樣。電子設備可能失靈。沒有口譯可以保證聽懂源語言的全部。

在七處聽不清裏,大部分的確影響了語義,但從「中美關係經歷了起伏(聽不清)動蕩」一句可以看出,準備這份文本的人保持了十分的嚴謹。若將這句話裏的「聽不清」刪除,寫成「中美關係經歷了起伏動蕩」,沒有外人會知道起伏和動盪之間還可能有別的話。但顯然,擅自隱藏這個貌似多餘的「聽不清」,才是外交事故隱患——萬一其中真有別的話呢?

現在錄音和錄像既出,果然,中國人自己也聽不清。

唯一可以挑剔的是,或許有比「聽不清」更別緻的表達?

點此讀豎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