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 2015 年 4 月 16 日的《IT 公论》不鸟万书评。不鸟万书评每周五通过电邮发送给所有《IT 公论》的会员,如果你不想和真正的前沿科技文化生活脱节,请考虑成为《IT 公论》会员,支持不鸟万如一和 Rio 把《IT 公论》做成最好的科技媒体。
在之前的某期节目里,我们提到过《失控》在中国的认知错位。Kevin Kelly 写于 1995 年的这本大厚书在 2010 年后的中国卖出了超过十万本。我不太相信这十万个人都有仔细去读过它,但显然有那么一阵子大家都在谈论它。《失控》在当代中国显得相当特殊,大部分读者从未见过有人把电脑科技与生物学炒成一碟,这种奇异的陌生感是它在中国走红的原因之一。但如果我们把这本 1995 年的书放回 1990 年代的语境来观察,就会发现它其实只是某个大类中的一个样本。在那个现在看来已经无比遥远的时代,有一批人以杂家(generalist)的角度切入技术文化图景。今天大家都争相以站在「科技与人文的交叉口」为荣,而当年那批人就是把原本处在不同维度的两条路拉到同一个平面,并在交叉口立起标志的家伙。
《Escape Velocity: Cyberculture at the End of the Century》就是这个类别中的另一样本。它和它的作者 Mark Dery 在今天或多或少都已被人遗忘,但却是数字文化发展史上一份不可忽略的文本。你可以把它视为一本数字地下文化/亚文化/实验艺术速成手册,那种方便你读完之后去 Quora 和知乎一类的知识社区写一个「长文慎入」答案的压缩饼干。但它同时也是技术恐惧症、死理性主义综合症与简约洁癖病的特效药以及技术决定论的解毒剂。
在《Escape Velocity》(逃逸速度)里,Dery 记述了许多数字亚文化中的人物、作品与事件,包括加州的机械剧场动力装置艺术团体「生存研究实验室」(Survival Research Laboratories,此处不表,但强烈推荐大家去 YouTube 搜索),赛博朋克,性别政治,线上性爱等等。不过我觉得最有趣,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最相关的,是行为艺术家 Stelarc。
我们在节目中曾经多次提到过身体和技术的关系,Stelarc 的作品是对这种关系最切身与直接的探究。他最有名的行为大概是「悬浮系列」:用十数枚钩子刺入身体,钩子末端的线连到天花板,通过与自己身体等重的物体(例如石头)将自己拉起并悬浮在空中。痛感在这件作品中难以忽视的存在会让人误以为它和虐恋(s/m)有关,但事实上这是对身体以及它和重力之关系的一种自觉。在作品「第三只手」里,Stelarc 在自己的右手上安装了一只不锈钢做成的假手,通过自己的腹肌和大腿肌肉发出的肌肉电流控制机械手指的开合。与此同时,他还在自己左臂的屈肌和肱二头肌上附着了肌肉刺激器,用电流刺激肌肉,促使手臂抽搐。自 1960 年代以来,Sterlac 反复研发着这一类有关「技术/机械作为身体延伸」的作品,而且年年有新招。虽然气质上完全地下,但这位塞浦路斯出生、澳洲长大的艺术家跟学术界过从甚密,和皇家墨尔本技术学院(RMIT)有过关于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合作,被卡耐基·梅隆大学授予过艺术与机器人学荣誉教授职位。2005 年,关于他作品的第一本全面专著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
Stelarc 给自己设计了一句很拉风的广告词:人类的身体已经过期(The human body is obsolete)。这种过期由技术造成,但和过期食物不同,在 Stelarc 看来,身体的「过期」可以通过技术来修复。所以要做机械手臂,要和重力对抗(被重力束缚在地面上也代表着人类身体的「落后」),甚至要埋一只假耳朵到左手前臂里。(自己的)身体既是他的创作实验场,也是他思考的对象。
Stelarc 出道早,所以是先锋。但其实技术对身体的改造无时不在进行,有时这种改造违背了我们的意愿,导致我们要用另外的技术来「撤销」(undo)它。近视和近视眼镜就是一个日常的例子:阅读媒介(印刷术,屏幕技术)的发达导致人们专注观看近距离信息的时间增长,引发近视。近视眼镜和 LASIK 激光手术则是用来撤销这种改造的技术。今时今日,信息的增长速度很可能已经逼近了眼睛这一器官的极限(老实说,Daring Fireball 的作者 John Gruber 最近罹患视网膜脱落,我总觉得是一个象征。热爱 Monaco 10 号字的程序员们不准备改改吗?)。所谓「东西太多看不过来了」指的不仅仅是脑力不逮,眼睛的疲劳很可能是更切实的问题——如果输入设备效率降低,CPU 再快也于事无补。即将无法满足当代社会信息摄入量的人体器官,难道不是「过期」了吗?
我相信收到这封通讯的各位多少都能体会到这种人体过期的感觉。想看的书和网站太多,想听的音乐太多,想玩的 app 和游戏太多,甚至想吃的东西太多。不够用的已经不仅仅是时间,还有你的身体容量与极限。由 Marshall Mcluhan 倡导、被 Stelarc 实践的身体改造或许对于普通人来说过于极端,但不要忘记微观的身体改造早就渗入了主流社会的各个角落。耳环、穿刺、整形手术都是大家熟悉的例子。另一方面,从内到外的身体改造——特殊饮食——在近年也蔚然成风。我本人在实验纯 Soylent 饮食两天后为大家推荐 Stelarc 与《Escape Velocity》,也算是一种 serendipity。(这件事之后的节目里细说。)而就在刚刚打下这个单词的瞬间,北京的朋友在微信群里发来了「晚饭约吗」四字。正如我在上周五的通讯中所说,如果一切物体都能被互联网化,都能被检索、定位、随时访问,身在加拿大的 Rio 没理由不能随时使用四川家中的咖啡杯。我期待着技术发展到能让远程约饭成为现实的那一天,届时我们对于佛教所说的「身土不二」将会有新的诠释。
Escape Velocity: Cyberculture at the End of the Century, Mark Dery, Grove Press,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