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 艾略特「完美的批评家」(一九二零年代):
十九世纪存下的知识——或者至少是信息——的巨量累积造成了同样巨大的无知。有这么多可以知道的事情,这么多知识领域,同样的词在各处都是不同的意思,每个人都对很多事情知道一点点,于是人们越来越难以确定自己是否在信口开河。而一旦无法确定或无法完全确定这点,我们就容易用情感代替思维。
这段话似乎已经被引用得挺有名了。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当今的信息爆炸问题并不是新问题,但我感受最强烈的一句是「同样的词在各处都是不同的意思」,在今天的具体表现就是讨论任何事情都要先问定义。这绝不是严谨,而是讨论框架的崩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都已经失去了共通的理解。当一个程序员问「音乐的好该怎么定义」时,她可能是完全真诚的,但这时唯一真诚的回应就是「妳不听过几十上百张唱片或是自己学一件乐器很难了解」——尽管这很可能是程序员不满意的答案,而她也很可能不知道自己的不满意是一种无知。
知识有时是一种经验,经验必定包含情感。我们要做的并不总是避免用情感代替思维(虽然那很重要),而是让自己意识到有的思维原本就和情感脱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