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篇关于特朗普高额差旅费的报道,说他每次到访自己位于佛罗里达的海湖庄园时,都需要花大量税金用于保安,这个数字有时接近一百万美元。文中有句话:
有白宫官员为特朗普频繁造访自己旗下的物业辩护,称总统先生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工作。
这是很多关于多点办公的讨论忽略的地方。多点办公和异地办公相关,但不一样。上海的程序员与美国某软件公司签订合同,每天在家上班,这是异地但非多点。而无论员工与雇主在不在一个城市、雇主有没有提供办公室,今天的事实是员工都有可能跑到主办公场所以外的地方工作。妳大概不需要花一百万美元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但只要妳的工作需要计算设备和互联网,这种多点办公模式仍然会有额外的成本。
网络状况和电源充足程度是重要的(但往往在对公共开放的准办公地点无法保证的)基本硬件条件,但环境对工作的支援有时远不止如此。若要录音,妳有没有一个安静、封闭、不会被打扰的环境?咖啡馆不会有,联合办公空间未必有。有时要查阅几本没有电子版的书,显然也不可能特地多买一份。还有不可忽视的「固定预期」:固定的办公环境里的一切都是熟悉的,我来这里是工作的,每项任务都有固定的执行方法。就算是内急,我也知道是先迈左脚还是右脚,该往什么方向走。这对于工作思路不被打断至关重要。更别提不少公司往往还在办公楼内部提供了健身空间。这一切对于多点办公者都是奢侈。
当然,上面假设的主角是一位从事复合型劳动的多点办公者。她要写东西、录东西、拍东西、扫描东西、拍摄东西。插画师、程序员和作家对硬件支援的要求相对简单。妳做的事情越单一,越适合多点办公。听说梁文道不少稿子是在酒吧写的。而且似乎是用纸笔写的。
(咦?工作内容单一不是固定在办公室格子间上班的人最痛恨的东西吗?这不是她们时不时要跑去咖啡馆的动机之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