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读者:如何读《全球目录》?

我在社交网络发了日本杂志《Spectator》二零一三年作的《全球目录》专刊照片后,@云云有似海_tk6 在新浪微博回复说:

经如一老师的介绍对这本书很感兴趣,但是想请教一个问题:access to tools 是其目的,但今天这些 tools 都已难觅踪迹,所以我该如何读这本书?是否这些 tools 能读出对今天如何更好生活的建议?

《全球目录》里介绍的工具很多,表面上杂乱无章,看不出是为何种群体而做的推荐。例如,技术社群可能完全明白为什么《全球目录》要推荐 Norbert Wiener 的《控制论》(Cybernetics),但为什么又要介绍种菜心得,以及从哪里可以搞到种子(不是 Bit Torrent 的种子)?为什么又要教妳如何结绳?

首先必须了解的是《全球目录》不是专门为技术人或 geek 准备的读物,当然它也不是给返璞归真卸甲归田者准备的。《全球目录》是面向地球人的读物。Stewart Brand 对技术和工具的兴趣在于它们解放人类的潜能,而不是技术和工具本身。如我在「革命性的目录」一文中所说,「无论有多少个插头插在了作为社会人的我的身上,拔掉之后我还是可以生存」,这才是《全球目录》所主张的良好生活。了解了这点,马上就能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种菜和结绳。

出版于一九六零、七零年代的产品目录,作为一本实用工具在今天肯定是过时的,但它主张的生活策略不会过时。事实上,如果今天住在北京的妳谈及健康生活只能想到高价有机蔬菜或面向外国人的高级超市、并且认为自己种菜只是财务自由之后才能追求的爱好,那只能证明《全球目录》的信息就根本没有传递到中国。

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说所有工具在今天都可以轻松获取,说互联网彻底实现了 access to tools 的理想。但 access to tools 本身依然不是目标。商业和工具为现代生活提供了便利,但良好生活属于哲学范畴。若分不清两者,我们就会把快递送达的速度以及欲望被随时随地满足的速度等同于生活品质。

点此在《一分世界》收听本文语音版。(需要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