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末,我会在《一天世界》博客将本周的会员通讯题目列出,辅以一两句话的内容简介。若您觉得有趣,欢迎成为我们的会员收取完整通讯。若您已经是会员但没有收到通讯,请写信到 yitianshijie@ipn.li 和我联系。
一、一键式极权主义与一键式自我表达(2018.02.25)
我把 John Perry Barlow 之死视为反文化精神在技术思想界湮灭的象征,正如乔布斯之死是这种精神在 IT 业界湮灭的象征。Barlow 说「预测未来是发明未来的好办法」,Alan Kay 说了相反的话,但两人都喝过反文化运动的奶水,都是广义上的作者。Kay 通过发明机器书写未来,Barlow 则通过书写召唤未来。
二、二零一八春节纪事(2018.02.26)
区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是一种落后。这是香港教给我的。
三、深与深刻(2018.02.28)
深刻几乎成了一种庸俗,深则是永恒的迷幻体验。
四、七十年代(2018.03.02)
其实,最需要重新整理和评价(英美日的)六、七、八十年代的就是中国。当年种种席卷全球的流行文化风潮,哪怕在委内瑞拉都有对应的模仿者,但中国全部缺席。少了这份世界性的集体记忆的结果,就是所有这些流行文化瑰宝全都被隔离在名为「文艺青年」的箱子里,供「小众人群」去「自娱自乐」。滑稽的是,把「跳出箱子思考」挂在嘴边的,也正是这群隔离他者的人。
五、变态芳华(2018.03.03)
我自然不是在说冯小刚不该拍这部电影,或是严歌苓不该写这部小说。我想回到 Taruskin 的那个设问。他的答案毫无歧义:塔利班封禁音乐,因为她们了解音乐的强大威力。而天真地坚持艺术绝对不应该被审查的人,倒可能是随便听听的小清新。对于《芳华》我没法随便看看,因为它所呈现的时代并未结束。
(《一天世界》会员通讯是会员独享的付费内容,您可以在这里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