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可以教化用户吗?这个问题不用回答,因为世界上的确存在教化了用户的产品。所以答案必然是可以。但是这个问题几乎一定会引起某种膝跳反应,把「说话的」和「做事的」、「知识分子」和「实幹者」对立,试图用大部分产品并未能教化用户但依然成功的事实否定的确有产品教化了用户的事实。
持这种看法的人,其表述往往会呈现出一种对商业的信心,以及对「教化」的幻灭感甚至犬儒感——没有谁有资格教谁什么,但商业可以促进人类进步。
但究竟哪种人对商业更有信心?是期待商业产品能够教化众生的人,还是以基于数字的成功为唯一准绳的人?而如果假设教化不可能来自商业产品,那么会来自哪里?
今天不会有人认为看书是获得教益的唯一方式。与「学到老」这种时间维度上的提法相比,对当代社会学习理念更准确的归纳应该是空间上的:走到哪学到哪。留心的人从任何语境、任何场合、任何行业都有可能获得教益。商业当然也不例外。
最近读到国内某知名投资人的演讲里,归纳出新一代用户「进化」后的特点,是宅、懒、和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种归纳的正确性是不言而喻的,但这就好比一位资深骨科大夫诊断出的脊柱侧弯曲度的正确性是不言而喻的。她们认为提升用户不是「做事的人」的责任,那到底是谁的责任?阅读的对象并不只是书。每天用的互联网产品都在驯染着妳。
商业很容易陷入剥削人性弱点的深渊,但它本身并没有原罪。商业所构建的环境和产品是可以提升用户的。我们这一代人从 Mac 上学到了这点。(iPhone 在这个意义上比 Mac 差得远。)所以,当妳批评微信和 Facebook 没有担当起教化用户的责任时,那些嘲笑妳的人,恰恰才是对商业缺乏信心的人。她们对世界的认知还没有超越「万恶资本家」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