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八十年,中国人对爵士乐的两种认知 Posted on 12 八月, 201812 八月, 2018 by Lawrence Li 刘呐鸥「游戏」,一九三零年: 忽然空气动摇,一阵乐声,警醒地鸣叫起来。正中乐队里一个乐手,把一枝 Jazz 的妖精一样的 Saxophone 朝着人们乱吹。继而锣、鼓、琴、弦发抖地乱叫起来。这是阿弗利加黑人的回想,是出猎前的祭祀,是血脉的跃动,是原始性的发现,锣、鼓、琴、弦,叽咕叽咕…… 张静初(《GQ 智族》中文版二零一零年八月号): 我对音乐要求很高,你让我听一个爵士乐,表现得特别狂野,怎么可能? (刘呐鸥出生在日治时期的台南,但大部分文学、电影和商业活动都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