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13 里关于隐私的新设计如下:
- 第三方软件无法再通过 Wi-Fi 或蓝牙三角定位推测妳的地理位置;
- 地理位置权限可设为一次性的。当软件下一次要获取地理位置时需要妳再次授权;
- 当软件在后台调用妳的地理位置时,妳会收到通知;
- 第三方开发者将无法读取通讯录软件中「Notes」栏内的信息,这么做的原因是很多用户喜欢往通讯录的 Notes 栏里存密码等敏感信息;
- Sign In with Apple。身份验证自然是通过 TouchID 和 FaceID。苹果规定从 iOS 13 起,软件开发者若提供这类第三方账号登录功能(例如用穀歌账号登录),就必须同时把 Sign In with Apple 包括在内。另外,若软件问妳要邮箱,苹果可以生成一个唯一的新邮箱并转发给妳,确保妳的真邮箱不暴露给第三方。
当然还有 Find My 功能中的隐私保护,几乎可以用椎心泣血来形容。《Wired》的这篇文章有介绍。
如果妳一直觉得注重隐私对于苹果而言只不过是营销口号,以上新功能应该能说服妳。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已经是苹果设计任何功能时的出发点之一,就好比今时今日做一个硬件不太可能不加 Wi-Fi。在苹果看来,做新功能就不能不考虑隐私(以及无障碍)。自然,在这个问题上,苹果是道,第三方软件和服务是魔。不过 @AnnaVolodova 在啁啾会馆说:
在正义的世界里应该如此(按:指尊重隐私的设计哲学应该成为业界标准,而非苹果一家的坚持)。在我们现世的时间线里则是慢慢走向一个双轨系统:穷人易被追踪、被定罪、被控制,因为她们负担不起保护隐私的代价。
并非所有买得起 iPhone 的人都愿意买 iPhone,但更重要的是并非所有人都买得起 iPhone。大型科技公司里唯苹果独守隐私之道,意味着安卓用户在魔的面前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