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刊载了一篇关于言论自由在全球被打压的稿子。当我们看到中国人在世界各地骂「港独」(她们骂的人大部分并不主张香港独立),甚至动辄施以人身威胁时,知道这种行为是全球潮流的一部分,不知能否算是一种暗黑色的安慰。
文章似乎要付费才能读,要点如下:
- 埃塞俄比亚六月军事政变时,政府关掉了整个互联网,导致 98% 的人无法上网。一年前新总理 Abiy Ahmed 上任时释放记者,解封网络,结果种族清洗言论在社交网络上大行其道,三百万人流离失所,许多埃塞俄比亚人支持政府剥夺鼓动暴力者的言论自由;
- 埃塞俄比亚用来监听和审查的电子设备大部分是从中国采购的;
- 印度政府今年已经第五十一次关闭了克什米尔地区的互联网;
- 二零一八年全球至少有五十三位记者被谋杀,犯人基本都没抓到。《华盛顿邮报》记者 Jamal Khashoggi 被大卸八块的案子依然悬而未决;
- 批评政府的记者被人肉、骚扰、威胁甚至杀害的例子很多,但还有不少政府收买媒体的例子。在很多国家,政府已经是最大的广告商。有时政府会以牌照许可或合约为筹码,要求商界巨头收购媒体。印度、俄罗斯、土耳其、以色列和尼加拉瓜都有这种情况;
- 言论自由在发达国家的命运也相当坎坷。英美部分学生会认为自己有权让她们心中的种族主义者或恐跨性别者噤声,甚至只要是她们认为冒犯性的话就不能说。学者 Heather MacDonald 认为「Black Lives Matter」运动令犯罪高发区的警力减少,从而导致犯罪率进一步上升。反对者认为她的观点是在「否定黑人的存在权利」。MacDonald 演讲时要在警察保护下才能安全离场。
谁说中国没有和世界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