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光

John Siracusa 有新文章通常都会第一时间读,惟这次的,在 Reeder 里的预览出现了《壮志凌云》(Top Gun)。电影实在乏味,于是几天都没点开。

但他没有让我失望。几十年前翻看电视指南杂志上的一句对《壮志凌云》的评价让他记到今天:

战争被矮化成了 MV。(Trivializes war by turning it into a music video.)

这自然不是「影评」,只是电影指南手册上的豆腐块文章,纯粹的功能性指引,长度往往不超三句话,大都是对剧情和事实的陈述。不想这里却突然跳出一个,alas,放在今日中国无疑要被指为「夹带私货」「缺乏专业性」的无名勇士。Siracusa 说:

我不知道作者是谁,也不知道多年来那本电视指南周刊里还藏着多少类似的妙语。但这个小小的叛逆行为给了我很多启发。它让我知道,细炼的文字可以让人们从俗世和思维惯性中脱轨。它告诉我,无论看上去多么沉闷的工作都可以是自我表达的场所,也都可以呈现出品质的光辉。

这个例子马上让我想起香港国际电影节每年的观影手册。虽然只是购票指南,本质上属于产品目录,但那上面的豆腐块电影简介文字一直都被有心人视为逸品。和 Siracusa 的例子不同的是,我们多少还能追溯出它的创作源头——那文字风格是迈克当年奠定的。(今天似已完全堕落。)

有人问,反送中示威者喊出「光复香港」的口号,究竟想把香港光复到哪去呢?对我来说,就是光复到一个即便是纯粹功能性的导购手册文字也能让人心心念念的时代。那里,在高度商品化社会大量专业乾货的缝隙间,总有会犯规的人漏出一点濡湿的「品质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