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恐怕已经知道《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的驻华记者被驱逐的消息了。《纽约时报》驻上海记者孟建国(Paul Mozur)离开中国前的最后一篇稿子写的是合肥。这是外媒记者不太常写的城市,也刚好是我太太的老家。一个和我有关,我有一点点了解,但整体上非常陌生的城市。
孟君在合肥的麦当劳被当地人骂「洋垃圾」,与他随行的中国同事也被用难听的话羞辱。这样的当地人我是认识的。我也知道没几个当地人会看(重)这篇稿子。中文版译得的确拗口,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如果我是合肥人,单单是有外媒记者写到合肥,这件事就会令我好奇。合肥不是北京上海,它也值得写给美国人看吗?我可得看看他写了什么。我现在作为五分之一的合肥人都已经好奇了。《纽约时报》啊。连几年前盛极一时的 Buzzfeed 主编现在都成了她们的专栏作家的《纽约时报》。每次放出 infograph 都在新浪微博引来一片惊叹的《纽约时报》。
(当然,如今也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张口嘲讽以显示自身高度的《纽约时报》。感知到双重标准就仿佛获得了葵花宝典的时代。)
可以称之为「反身自观好奇心」吗?如 Jerry Seinfeld 所说,妳不可能只做进口不做出口。没有反身自观好奇心的人会有向外伸发的好奇心吗?在合肥,连帽衫青年质问西人「在我的国家做什么」。在日本,她们带着翻译每天蹲点成田机场举着麦克风追问各种外人,「Hello! Japanese TV puroguramu. Interview okay?」,并把这做成举世知名的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