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 John Gruber 的 iPad 妙控键盘评论,我在想,排除软件上的区别,iPad Pro + 妙控键盘和 MacBook Air 的区别在哪。答案就是上盖能不能拿下来——配了妙控键盘的 iPad Pro 本身构成了能拿下来的「上盖」。为什么我想把上盖拿下来?因为我的腰椎和颈椎有时会不舒服。由于软件会不断演化,我们可以想像 iPad Pro + 妙控键盘和 MacBook Air 在软件操作上的距离会渐渐拉近,直到有一天,除了那些需要用 Terminal 的 Mac 用户以外,其她人都会选择 iPad。同时,由于每个人的颈椎和腰椎都会有不舒服的那一天,我们可以想像上盖可以拿下来这一点会渐渐变得重要。时间似乎站在 iPad 一边。
朋友最近买了 Mac Mini,配 LG 三十四寸显示器。他的工作经常需要把几份整页的文件合同排开对比,所以屏幕的横向空间变得重要。我只能和他说电脑产业问心有愧,因为直到今天,平行对比几份文件依然不是易事。虽说不易,但也不是「未知的难事」。它可以用钱解决——买足够大、足够多的屏幕。就像一个内存管理做的很差的软件,也可以通过不断花钱加大内存来「解决」。朋友说他在办公室确实经常把文件分类打印,方便随时抓用对比,为此还一直悻悻以为自己是无法习惯电脑时代的前现代人。可是把三份合同打印在纸上对比,就是要比准备三个屏幕优雅得多。轻便、廉宜、易批改。
移动设备时代,平行阅读变得更加困难。线性的、水龙头式的 news feed 结构成了默认、往往也是唯一的阅读选择。
一整面墙的屏幕不是答案。我不要调整内容(例如字号)来迁就我,我想把载体拉到与我最合适的距离。抓用是个好词。有时就是要那种一把抓过来的气势。这是真正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