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HARDtalk 采访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刘对于「wet market」一词反应不小。「这是西方概念,中国没有。我们有生鲜市场,有卖活家禽的市场,你指的是非法的野味市场吧。」
关于二零二零新冠病毒的英文报道常用 wet market 指称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但也有英文媒体会说「known as the wet market」,或是加引号,说明讲英文的人也不一定知道何谓「湿市场」。
根据维基百科,此词一九七零年代开始在新加坡使用,指有别于超市的旧式市场,所谓湿是因为这类市场的地上总是湿漉漉的。那么想必就是大陆说的菜市场了。直到今天,去家附近的菜市场买菜都是许多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日、美这种在超市买菜、论个而不是论斤的生活,倒是异常。牛津英文辞典二零一六年收录 wet market 一词,并注明主要在东南亚使用。湿让人觉得不卫生,事实上那些菜场也的确谈不上多卫生。刘的反应缺乏风范,但可以理解,大概觉得这词有殖民时代色彩,非牛非马,不伦不类吧。我爱不伦不类——不属于被称作「genre-defying」那个「类」的不伦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