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封装的世界

《离线》最近应读者要求重发了 EICO 联合创始人张伟二零一六年的演讲「被封装的世界」。其中最有启示意义的是这半句话:

首先结交一个陌生人(这在线下几乎不太可能)……

在线下结交陌生人不太可能吗?我想至少可以确定在某些国家比别的国家更可能。在那些不太可能的国家,其不可能来自哪里?(传统文化心理?治安?)而通过「附近的人」这种手机软件功能来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改变了的是什么?(想必不是传统文化心理和治安。)

互联网的确让一些线下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但细想会发现,那些过程恰恰不是「封装」,而且也不能被封装。例如,住在深圳的人可以从印度尼西亚的网站购买丁香烟(我在廿一世纪初做过的事)。为什么在一九八零年代的深圳土生土长的人会知道世界上存在丁香烟这种东西?又为什么可以买到?这其中牵涉的是封装的反过程。是开箱。是解包。是牵牛花到处乱爬的触手。

当然,结识陌生人本身也是反封装。

相反,「摆路边摊也可以打印二维码然后收钱」则是封装。它没有任何新意:在此之前,摆路边摊一样可以收钱——甚至不需要打印二维码!

以技术驱动的资本主义世界确实一直是在封装,过去十几年的互联网人也不例外。这很遗憾,因为互联网的本质是反封装,她们原本最有可能产生不一样的未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