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Paul Graham 不画画了?

Paul Graham 最新的这篇「我的前半生」(What I Worked On)颇堪玩味。他的前半生谈不上跌宕起伏,但也相当精彩。说他是一整代年轻科技创业者的精神导师并不为过,很多人都从他的文章里汲取了动力、营养、以及方法论。不过正如我们应该开始反思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对世界的改变,对于 Graham 的种种主张,我们现在也有足够的距离来进行观照了。

Graham 对画画有兴趣。和很多人一样,年轻时他想先获得财务自由,再「自由地」画画。一九九八年,他和人创办的公司 Viaweb 被雅虎收购,财务自由达成。接下来的十多年里,他一手研究编程语言 Lisp,一手创办了风投公司 Y Combinator。如果说前一件事尚无定论,Y Combinator 的成功和影响力都是毋庸置疑的。二零一四年他进入退休状态,花了大部分时间画画,却发现自己已经不想画了。

自然,「先财务自由后艺术自由」本来就是诳语。而年轻时有艺术理想,中年成为成功商人的例子也所在多有,旁人无权置喙。我比较在意的是整篇文章中 Graham 表现出的对艺术,或者说泛文化创作的态度。他大学本来想读哲学,但很快意识到「当代哲学所追寻的问题是其它领域的人可以安全地忽略的 edge case」,于是作罢。

Edge case 当然是工程师最讨厌的东西,而这样一来 Graham 不想画画的原因也就很明显了,因为艺术就是 edge case。在工程师思维主导的世界里,艺术并不应该存在。

艺术是人可以没有的东西吗?如果「活下去」最重要,那么答案或许是肯定的。但所谓艺术就是 edge case,意思是艺术是人的畸零怪癖的外化表现,而所有人都有怪癖,工程师并不例外。事实上,Graham 着迷于 Lisp 语言,这在工程语境里本身就是一种怪癖。PaulGraham.com 网站就是他的作品。

不要看她说了什么,看她做了什么。这话在 Paul Graham 身上也是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