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 AirDrop 的「對所有人開放十分鐘」事件是一個經典的音樂與噪音之辯:若把噪音定義爲不想要的聲音,就要回答什麼聲音對於什麼人是不想要的。如果說限制 AirDrop 是爲了限制,比如說,某人不想要的色情圖片的傳播,那麼我們如何知道在特定空間裏沒有任何人想收到被隨機發出的色情圖片呢?反過來也可以問:二〇一九香港反送中期間是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收到抗爭相關圖片?二〇二二年十月的北京,是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收到四通橋抗議的照片?但我最想問的是:在反送中期間希望收到抗爭圖片的人,是否願意收到美國左派人士發出的倡議圖片?在北京希望收到四通橋抗議圖片的人,是否願意收到主張對 Covid-19「清零」的人發出的圖片?
聽噪音的意思一開始可以是「聽社會不想要的聲音」,不過還有一層意思是「聽自己不想要的聲音」。在今天,任何社會不想要的聲音都有很多人想要,所以後一種意思比較重要。
(點此讀豎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