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8 日(周二)北京时间晚九点整
我经常问一位建筑师朋友为什么今天少有年轻建筑师做实验建筑。答案其实是不言而喻的。并且,我真正在问的是「是不是其实依然有不少年轻建筑师做实验建筑,只是我不知道」。可惜,不但的确少有年轻建筑师毕业后从事实验建筑,连实验本身也不再是年轻创作者向往的东西——对于建筑这种面临无数具体限制的创作尤其如此。
缺少实验精神的时代是无聊的时代。艺术之兴盛,实验精神比经济基础更重要。在这场知乎 Live 里,我将以音乐为主要线索,论证实验对于创作的重要性。我刻意避开了「实验音乐」的说法,因为实验音乐在今天已经成了一个类型(genre)。而拒绝成为类型正是实验精神的本质之一。真实验和假实验的分野,某种程度上说就在于创作者能否避开「让『拒绝分类』成为类型」这一陷阱。
虽然实验音乐是二十世纪中期才成立的概念,但在音乐中进行实验性尝试是任何时代伟大音乐家的特征。和大众想像不同,实验音乐绝不一定是吵闹的、不和谐的、难听的。瓦格纳、萧邦、贝多芬、披头士、Jimi Hendrix 的实验性远远大于今天的 Merzbow 或灰野敬二。
本次 Live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什么是实验音乐?什么是不实验的实验音乐?
– 实验和前卫的区别是什么?
– 为什么实验要反对分类(genre-defying)?
– 有人说反对分类这本身也是一种分类,怎么办?
– 对于建筑这种和甲方需求与实际限制紧密联系的行业,实验的价值在哪?
– Facebook 的口号「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是否代表着实验精神?
– 有没有能赚钱的实验艺术?
– 商业和实验是对立的吗?
– 商业和艺术是对立的吗?
入口在此,感谢各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