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必要

ogino taluki,二零一七

我认为就日本的情况,适度的去汉字化是有利于国民更好地学习,减轻负担的,比如「ここ(此処)」(这里),写成汉字确实是没有必要。(当然了,作为中国人,如果我写日文,自然是更喜欢所有能用汉字的地方都写上汉字的。)

森茉莉「日语与法语」(《我的美的世界》,原作一九六八,简体中文版二零一六年由译林出版):

政府机关似乎从前就是琢磨些无聊问题的地方,在明治时期也推出了将旧假名改成新假名的方案……日本战败后不久,新假名方案又复活了……于是……「てふてふ」变成了「ちょうちょう」(蝴蝶)。「蝴蝶」一词写作「てふてふ」,就有那轻轻振翅、翩翩飞舞的蝴蝶的感觉;写作「ちょうちょう」,蝴蝶就会像在地上缓缓爬行的虫子,像蛔虫一样……日本战败后,日本人莫名其妙地信奉民主主义,减少美丽的汉字,在学校里教孩子战前常有的讨厌的简化字——当用汉字……我为什么赞成使用旧假名而不赞成「てふてふ」变成「ちょうちょう」,只是因为美丽的事物会因此变得不美丽。况且我喜欢汉字,感觉极复杂的多笔画汉字魅力无穷……无论如何,我可以确切地说,当用汉字论者、新假名论者所说的汉字、旧假名对孩子来说太难的理由纯属胡扯。过去大部分孩子都能很好地学会那些知识,掌握漂亮的汉字、假名用法,由此在无意中也具备了优雅的举止、温和的思考方式。不客气地说,这份经历的缺失与现在武斗派学生的头脑简单不能说毫无关联。国语改革论者不懂这个道理,这只能证明他们感觉迟钝,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为零,此外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