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叫「Here is Zine, Here is Shenzhen」的活动。四月廿一至廿八号在蛇口 I-Factory。深圳、香港、东京的几十人设计的「手工书」展览。
查了一下,是二零一零年源自东京的活动,如今在香港和深圳开枝散叶。香港站的简介里写道:
Zine 是近年新兴的文化词汇,代表着自主、独立的个体出版物——只要有想表达的概念、图象、内容以及制作手法,你就可随心编排制作,把主观意愿原汁原味呈现。
除了「近年新兴」以外,这描述基本没错。但它就是听上去太对了。
Zine(独立杂志,地下杂志)的兴起和朋克文化的兴起直接相关。那是一九七零年代的事。苹果公司才刚刚成立,文革还没有结束。Zine 的本质是 DIY 和独立。DIY 和独立不是可以卖给帆布鞋品牌的概念,而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
首先妳要有话想说。在正式渠道没法说的话。能上知乎日报的内容不必做 zine,能被各种内容平台的编辑做「首页推荐」的内容不必做 zine。经典的好 zine 有旧金山的《RE/Search》和柏克莱的《Cometbus》。
Zine 的难点在于「有想表达的概念、图象、内容」。不但要有想表达的内容,还得是别人不让妳表达、没有多少人在乎妳是否表达、但妳无论如何还是非表达不可的内容。而今天人们似乎更关心制作手法,「手工书」这一措辞就是证明。Zine 一定不是在比机巧或技术含量,手工这词太细腻,也太促狭。
如果内容够呛,制作预算估计也够呛。这是铁律。我希望在 Here is Zine 里有这样的内容。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