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

卧病数日,深刻感受到了网购的方便。我并不抗拒网购,但从来不喜欢网购。网购有点像迪士尼 Epcot 里那些世界各国的微缩模型,或是其山寨版深圳「世界之窗」,有什么好东西都给我弄到家里来。刚好看到经济学家 Tyler Cowen《The Complacent Class》的这一段:「……最后一种静止和我们如何处置自己的身体有关。最主要的一点是,我们更喜欢待在家里,躲避外部实体世界的各种变化。」列举了一堆互联网服务后,Cowen 接着说:「美国人的几乎所有需求都已经可以足不出户地被满足了。这是一种新型的美式被动,相当一部分人口乐于坐在家里等待享乐送货上门。」

下面的中国段子精确地捕捉了这种 lifestyle:

枯藤老树昏鸦,空调 Wi-Fi 西瓜
葛优同款沙发
夕阳西下,我就往那一趴

(出处不详)

在这首「天净沙」的诸多意象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趴在沙发上吃西瓜其实很不方便。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位佚名词人一定是 Marc Andreessen 的信徒,她用隐晦的手法,将这三法宝中唯一涉及与实体物互动的那件喻为「物障」,以此来召唤一个被软件完整蚕食的极乐世界。

不愿意出门背后的理据有时是效率至上主义。这里有一个发生于今天的讨论串,@sinisinisinis 在啁啾会馆说

强烈建议不要让子女学钢琴了。现在机器人弹奏钢琴算 60 分的话,人类练习到 60 分要花费很多精力,何况机器人还在不断改进。

我这里不太在乎满分是多少,评分标准是什么,或是艺术究竟能不能有评分标准,艺术是不是比赛这类问题。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被省下的精力可以被更好地用在什么地方?把话题换成围棋或象棋又如何?照此逻辑,这两项人类已经完败给机器的游戏,岂不是更加不建议子女参加?事实上 @sinisinisinis 正是这么暗示的。

那首「天净沙」的深刻之处就在这里:作者虽然用暗喻的手法点出时间机器已经弥散在我们每个人周围的空气中,但仍然让主角选择了「一趴」,以此揭示出人类在机器太初纪年早期所显示出的暗黑人性光辉。

点此在《一分世界》收听本文语音版。(需要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