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od 已于上周发货,目前的评测也不必细读。八个字概括:音质一流,Siri 鸡肋。
除非是跟乐迷或发烧友聊天,否则一定听到这样的观点:我对音质要求不高。音质是小众需求,这一点我想没有疑问。有疑问的是:通过说话来控制一个摆放在家里的东西(而不是随身带着/戴着的东西)帮自己做各种事,是大众需求吗?
参考日本的两个场景:拉麵店和回转寿司店。前者大都在门外摆放自动售麵机,一个个按钮矩阵式排列,写着麵的种类。塞入钞票,按下按钮,机器吐出印有对应食物名称的小纸片,交给服务员即可。
至于回转寿司,据内子说,懂行的人不会直接去拿传送带上转着的那些,而是直接对着站在传送带中间的厨师口述点单。想来口述点单的好处大致包括「较新鲜」「有人情味」(和活人而不是传送带在沟通),以及效率高的幻觉——想吃就直接叫,不必等它转过来。实际速度当然未必快,所以叫幻觉。实在而有用的幻觉。
我想没有人会盯着自动售货机想,要是能直接对它说「哥们儿,来罐 Dr Pepper」该多好啊。自动售货机对语音控制的不支持是一个优点,而非缺点。原本不得不用语音的场景,被更为精确的人机介面取代。售麵机是受到店家和食客双方欢迎的机器。但在回转寿司店,虽然传送带是更民主的介面——妳不需要知道那些鱼的日文名字,但语音是更高品质的介面,而且这一点似乎得到了普遍认可。
昨天我怀疑智能语音助理不是大众需求,有人在新浪微博祭出了那个马车和汽车的比喻,把怀疑智能语音助理的人比作意识不到汽车优越性的守旧马车迷。这个比喻背后的逻辑同样可以用在音质上:大部份人认为自己不需要更好的音质,只是因为没体验过好音质,缺乏听觉想象力。
HomePod 被几乎所有评测者确认音质明显胜出同类、同价位(甚至高价位)产品,可是很多人只盯着 Siri 这根软肋,仿佛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在家里对着音箱说话。
我确实认为苹果把音质视为新的汽车。如 Neil Cybart 所说,正如 Apple Watch 解决的是「人们居然不觉得自己需要戴表」的需求,HomePod 解决的是「人们居然不觉得自己在家需要高音质」的需求。这才是所谓只有苹果能做的事。独此一家的事,必定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