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气犬儒与线上隐私

在知乎上的「个人信息的泄露在今天已经严重到了什么地步?对普通人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问题下的这个答案可以称作「皇气犬儒」。不管此人是认真还是钓鱼还是认真钓鱼,这个答案的反智效果已经达成。这种「我认识权力人物所以妳们别费功夫了,连尝试搞清状况的功夫都省省吧」是最糟糕的一种反智。我相信此人没有恶意,他的反智是因为对理性缺乏信心。

通过比对各种说法(或许包括朋友的亲身经历),常识可以告诉我们,公安确实可以查妳跟谁在哪里开房。如果这个答案被认知为钓鱼或是玩笑,那么相当于作者在暗示公安实际上没有这种能力。我想用过智能身份证并住过宾馆的人都不会相信这一暗示。至于「淘宝可以通过手机监控你的发音」,听上去仿佛天方夜谭。但去年数次有人怀疑 Facebook 旗下的 Instagram 在做同样的事。(目前尚无可靠证据。)只要理性尚未阳痿,我们完全可以问:iOS 上的软件录音时,顶部不是会有红条吗?妳不需要拥有任何技术知识,只要用过带录音功能的软件就能观察到这一现象。把它和「淘宝可以通过手机监控你的发音」这一论断对比,自然会产生上述问题。如果妳对 iOS 有中等了解,会知道苹果对隐私的重视以及对第三方软件的管控远比竞争对手严格,那么,所谓「淘宝可以通过手机监控你的发音」就相当于苹果单独给阿里巴巴开了方便之门,让后者使用某种可以暗中录音的 API。这甚至都算不上合格的阴谋论。

我·想·知·道。难得糊涂不是一直糊涂。但皇气犬儒堵住了人们的嘴和大脑。

总部位于瑞士的聊天软件 Wire 最近在中国被封。在此之前,Wire 是唯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聊天软件:

  • 默认端到端加密
  • 可以不绑定手机(用浏览器在 app.wire.com 注册)
  • 跨平台
  • 无需翻墙

现在最后一项被划掉,有人提出「回归电邮沟通」。可是对于用户而言,电邮要做到加密远比聊天软件麻烦。近年的聊天软件的一大功德,就是把端到端加密做成了内建功能(微信除外)。在很多情况下,用户无需任何额外操作,只要开始聊天,就默认是端到端加密状态。回归电邮不是答案。

电邮和聊天软件都是线上通讯的主要手段,前者至少在一九八零年代初就已经存在,而直到二零一三年「棱镜门」事件爆发,线上通讯的加密问题才进入公众视野。这一事实告诉我们线上隐私权并非与生俱来的权利,而是随着电脑和互联网对当代生活的渗透逐渐加深,在部分行动人士的觉醒和呼吁下,我们正在一起协商的权利。我们并不是要争取绝对意义上的隐私,而是要协商位于隐私和公共安全两极之间的那块光标的位置。争取绝对隐私是徒劳的,这或许是(皇气)犬儒的原因。但光标的位置无论从个人实践还是公共论述层面都是可以调节的。这个春节,您可以和亲朋好友讨论线上隐私和安全问题,帮助她们:

  • 停用 360、百度等公司的产品
  • 判断该给第三方软件开哪些权限,关闭哪些权限
  • 改用强密码,使用密码管理软件
  • 保持操作系统处于最新版,安装安全补丁
  • 了解微信中的所有对话均有被监控的可能、并且可能导致人身自由受限
  • 了解有哪些比微信安全的聊天软件,如何使用这些软件
  • 使用广告拦截插件,以及浏览器的隐私模式
  • 使用 VPN 软件,并了解在不用 VPN 的情况下,有哪些机构可以看到妳在网上做的事,以及这里的「看到」是什么意思

这是正确的事,也是有益的事。沟通至少需要两方,对方的不安全会危害到妳的安全。在线上,隐私与安全无法独善其身。

点此在《一分世界》收听本文语音版。(需要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