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趁着圣诞将至,重看了一九八八年的《虎胆龙威》(Die Hard),同时又因为《怪奇物语》(Stranger Things)的缘故重温了《异形》系列的前两集。看完不免又想起马丁·斯科塞斯在《纽约时报》的那篇文章。如我之前所说,斯科塞斯触及的问题很重要,但文章写得并不好。这也是我经常想起它的原因。我想帮他圆场。
我生于一九八零年,《虎胆龙威》和《异形》都是在九零年代透过香港明珠台的转播看的,还用录像机录下反复看。这次重温确实有新的感受,而且和斯科塞斯批评的漫威英雄片不无关系。
《虎胆龙威》里有一个很简单的细节,小时候我就对它印象深刻: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麦克莱恩警探在片中大部分时间是光脚的,并且上半身只穿背心。光脚的原因在在电影开头交代了,它本身并不起眼,但到了后半段,光脚成了重要元素。在写字楼内枪战时,恐怖分子看到麦克莱恩光着脚,便开枪扫射大片大片的玻璃门。麦克莱恩为了逃生,必须忍痛踏过碎了一地的玻璃,非但行动效率大减,留下的血迹也为敌人指明了方向。小时候观看这一幕,那痛感是相当具体而真实的。但现在回想起来,除了感受到麦克莱恩有狠劲,果断,能忍痛之外,还有一种别的东西埋入了十多岁的我的心中。
说来,让我想明白的是比我小十岁的内子的一句评语。当她看到只穿一件背心又光着脚的麦克莱恩要一人应对十数名将大楼封锁的恐怖分子时,第一反应是「他怎么可能赢?」我心里一愣。在我的年代,单枪匹马的个人英雄绝地求胜(against all odds)是好莱坞大片的固定套路。我们的期待就是麦克莱恩会赢,哪怕我们都知道他只能在电影里赢——敌人的枪法总是刚好那么垃圾,英雄的运气总是那么完美。但内子的预期首先是基于她看到的视觉现实。用她的话说,麦克莱恩「光溜溜的,感觉很不安全」。(哪怕穿上袜子也就不那么怕玻璃碎了对吧。)我想导演应该很喜欢她这条评语,因为光脚显然是为了营造这种不安全感。背心也是。西装外套挡不了子弹也挡不了刀子,但大部分人如果被迫只穿背心走进北京的国贸三期或是香港 IFC 大厦,哪怕没有恐怖分子都能立即体会到那种不安全。在那栋八十年代的洛杉矶高级写字楼(泡沫经济年代的日本企业所有)里,只穿背心的纽约警察麦克莱恩和圣诞派对上衣着得体的高级中产人士——其中包括他事业顺风顺水的太太——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并不是作为中学生的、生活在中国经济起飞之前的我能够理解的。
但是,感觉不安全是一回事,为什么比我小十岁的人看到一个光溜溜的失意背心佬面对恐怖分子就觉得他不会赢?显然,她不会以为好莱坞大片会让恐怖分子获胜,她想不明白的是麦克莱恩「凭什么赢」。而这是一个我当年不会问的问题。固然当年我也觉得麦克莱恩很「厉害」,但这厉害是完全肉感,不依靠外部技术或非人类能力的。我崇拜麦克莱恩是因为他能忍痛,敢在电梯间里冒险一跃,甚至敢绑着输水带从楼顶跳下去。内子想的则是「如果他的武器不只是那把小手枪或许还有机会赢」,以及「如果有 Eleven(《怪奇物语》里拥有超能力的角色)那样的人在就好了」。
内子和很多九零后一样,正是看漫威英雄电影的一代。漫威英雄并不全是完人,但总体而言,里面并没有像麦克莱恩这样的人物。他是一个最普通的美国警察,没有古畑任三郎的破案头脑,也没有什么超乎常人的武艺。他更不是被命运选中的人,反倒是被命运唾弃的那个,误打误撞卷入了莫名其妙的危机。在整部电影里他从未停止过焦虑,也一直不断地受伤。没错,我有时也真的想问问他凭什么赢。在和恐怖分子最后对决的时刻,他的战术更是山寨到了极点:用胶纸把手枪粘在汗津津的后背(背心已经没了),以观众都知道基本不可能做到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抽将出来,打死了西装革履,挟持着他妻子做人质的反派。在今天看,这个细节设计已经接近 B 级片。
我知道下这样的结论需要格外谨慎,但究竟是不是看着漫威英雄电影长大的一代人已经习惯了「必须有黑科技和万贯家财才能赢」的世界观?事实上,内子在看《异形》第一集时也产生了同样的困惑:面对一个血液能连续腐蚀几层太空船上的金属板的生物,这帮只有喷火枪的家伙怎么能赢?蕾普利当然也是一个 against all odds 的人物。她和麦克莱恩不只是小人物、普通人,而且是身无长技的普通人。我相信今天还是有人想拍、在拍这样的角色,但漫威英雄电影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对新一代观众、电影投资人、以及制片人的影响是无可忽视的。回头看看我今年九月写的「Young, brave and vulnerable」,哪怕是面对真实事件,今天的部分「观众」都喜欢想像主角具有某种超能力或「黑科技」。在她们的想像里,具有精深化学知识的示威者能赢,这是一种正义。因为科学是一种正义。但骨瘦如柴、面对催泪弹只能就地取材将就应对的人如果赢了,正义何在?这岂不是在说中二病是一种正义?超能力可以是《生活大爆炸》里的高智商,也可以是《怪奇物语》里的念力,黑科技则是在《钢铁侠》里有了最集中体现。而真正关于今日「普通人」的影视作品——例如《排屋公寓》(Terrace House)——也就真的在讲普普通通的恋爱故事。合理,可信,世俗而平淡。没有人赢,因为本来就没有战斗和竞赛:没有 odds。那样最好,因为不会输。
今天在美国还是有很多人谈主体性(agency),也就是个人作为一种触媒能够发生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越来越不相信主体性的人也有很多。「幕后黑手」「背后有人」是偷懒但也很有感染力的叙述。只穿背心并光脚的麦克莱恩,就像一个坚持不买粉丝、不凑热点、不混圈子、不和平台做交易的「内容生产者」,或是背后没人的 activist。她怎么能赢呢?
或许答案就是没办法赢。我们都知道《虎胆龙威》只是电影。但我们同时也知道电影是幻觉,逻辑合理,一切都说得通的电影还是幻觉吗?和另一部八零年代的经典《魔域仙踪》(The NeverEnding Story)一样,作为幻觉的电影于我从不只是避世工具,也是行动指南。科学是一种信念,中二是一种正义。
❧
本文系二零一九年十二月十四日《一天世界》会员通讯(这里是通讯总目)。会员通讯是《一天世界》会员专享的福利之一,我们会选取一小部分在本博客免费刊载。若您喜欢这篇文章并想读更多,请考虑成为会员。
[…] 李如一在「一天世界」对斯科塞斯的评论以及「虎胆龙威」有他的评论。我想所有人对麦克莱恩警官的印象都是,这是一个普通的警官,but somehow he saved the day. 这和如今漫威或者任何其它超级英雄电影都很不一样。用李如一的话说,现在的电影里「必须有黑科技和万贯家财才能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