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不转截图的理由」后,有不少读者指出截图并非全无是处。的确,没有任何格式会一无是处。如果我们始终需要发送截图,那么如何更好地截图和发图就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此我列出截图时的几个一般性原则,供大家参考。
一、在决定截图前,想想是否必须截图。90% 的情况下,您要做的事可以用纯文本完成。
一、若决定截图,请一定附上原文链接。不必考虑链接能否打开,或是原文会不会被删除。若链接一直可用自然很好,即便原文被删,截图中的内容在某个时刻在这个地址存在过,也是链接的意义之一。
一、截图时请思考是否需要保留作者、发文时间等相关信息。有时我们可能出于保护作者的目的擦去她的姓名,但对于公开发言者(即原文链接在浏览器开隐身模式的情况下可以访问),转发者隐藏其身份是一个选择,但并非义务。保留作者有助于读者溯源。对于进行中的事件,发文时间是关键信息。在这一点上,部分啁啾会馆(Twitter)客户端以「若干小时前」的格式显示发文时间,若以截图形式传播到站外,读者将无法得知具体发文时间。但若保留啁啾链接,读者可以在网页版看到。
一、截图后,请考虑将无必要的部分裁掉。若您只想给读者看聊天记录截图里的最上面两句,图片余下部分就不应保留。除了最基本的节俭原则外(流量和存储设备都并非免费资源),这还和如今手机阅读的特性有关。一张完整的手机截图会占据整个屏幕。很多时候,读者在看截图时同时也希望尽快看到图片说明。把图片裁剪到只包含必要内容的状态,可以在屏幕空间上容纳更多信息,并帮助读者关注特定的内容。保留截图中无用的多余部分,除了减少发文者的工作量外,对于读者只有坏处。
一、有些软件会自动压缩图片,以方便流量不多或网速不快的用户。这种压缩往往不会对读图造成障碍,但对于以文字内容为主的图片,压缩有时的确会降低可读性,甚至让文字完全看不清楚。请诸君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处理。
截图文化与移动互联网并行生长。在电脑上,截图比拷贝粘贴麻烦,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怎么截图。到了智能手机和平板上则是反之,拷贝粘贴需要的操作比截图更加复杂。媒介工具的设计会直接影响我们传递信息的方式,但我们并不一定要被它左右。只要开始细致地思考与截图有关的一切,您对于信息的辨析能力自然就会增强。
(本文受到与 @xhacker 讨论的启发,谨此致谢。)
[…] 如何正确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