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camp 新出的电邮服务 Hey 被苹果 App Store 卡住了,理由是必须提供内购选项(In-app Purchases)。同样的事情不知发生了多少次,不过这回有 dhh 开炮,WWDC 在即,加上 Hey 给人的第一印象又很好,开发者社群可谓怒涛汹涌。
这是有历史的。在 App Store 之前,运营商决定了手机上能装什么软件。她们经常会拿走绝大部分收入——50%, 70%,甚至更多。乔布斯宣布苹果拿 30% 的时候我在台下。满屋子的开发者都在欢呼。
那些开发者里有多少之前和运营商打过交道?App Store 刚开的时候大家对于 30% 算多算少大概是没概念的。
百分之三十是太高了,不过随便吧。但开发者连告诉用户可以去哪注册都不行,这才是真正的邪恶。如果 Apple Pay 和内购那么好,就不必一路靠恐吓。
Ben Thompson 呼吁因为内购而被苹果限制的开发者写信给他爆料后:
收到很多电邮。有几人要求用 Signal 联系。我当然愿意,但不得不说仅仅是讨论 App Store 就让她们如此害怕,着实惊人。
我想任何有好好关注过去五年的产业的人都不会觉得让随便什么开发者去搞四十亿人的手机和数据是什么好主意。这就是软件商店保护的东西。
这里指的是关于苹果应该允许用户绕过 App Store 装软件的提议。Mac 用户可以绕过 Mac App Store 装软件,但有多少人是只会/只愿意去 Mac App Store 的?如今在默认状态下,在 Mac 上装非 Mac App Store 软件要经过好几个步骤,这应该足以挡住无力保护自己的人了。iOS 不行吗?现在的 iOS 用户绕开 App Store 的办法是越狱。苹果完全可以提供一个比越狱更安全的绕开 App Store 的选项。
App Store 并不如大家想的那么赚钱。
仔细看就一定会发现开发者/技术圈里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苹果经营 App Store 的方式是正确而公平的。她们的声音往往不如批评和愤怒的声音大。社交网络本性。
大部分 app 开发者源自 App Store 的收入并不需要和苹果分享。但啁啾会馆给人的印象就是所有开发者每周要给 Phil Schiller 付赎金。
苹果如此在意内购,最大的原因应该就是公司对于这部分收入数字有指标,毕竟这是归在「服务」下面的收入。而服务是苹果硬件销量增长放缓后的重点关照对象。苹果多年前把包括操作系统在内自家软件统统免费了之后,就让 App Store 走上了「商业地产」的路线,像那些不靠卖书而靠场地租赁赚钱的书店。租客会认为这是公平的,但出版社就不这么想了。好在卖书不只一个渠道。不过习惯了传统生意的人也确实不会觉得 30% 作为「渠道费」真的很高,这些人进入科技行业后就是 Cybart 说的对 App Store 满意的开发者。
@Abjurato (ProtonMail iOS 版首席程序员):
二零一八年,App Store 审核员要求 ProtonMail 为其订阅服务加内购。她们要求三个月内完成,否则就无法继续更新。
我们加了内购,价格也涨了 30%。就这么简单。
Spotify 也是类似的做法,把苹果的手续费转嫁给用户。目前 ProtonMail 如果在 iOS app 里升级 Plus 账号是 60 美元一年,在网页版只要 48 美元。不过 app 里有小字如下:「确认升级后,您的 iTunes 账号会被扣取上述金额。这价格包括 ProtonMail Plus,以及苹果的内购手续费(在 iPhone/iPad 上购买时苹果会收取大约 30% 的费用)……」那么如 Michael Love 所说,这种暗示未来或许会被苹果解释为「劝阻用户使用内购」——这是 App Store 审核规则禁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