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朝阳在二零一四年谈中国早期语文教育对人的毒害:
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王二小》这种毫无美感的垃圾课文怎么办?……等到他识字了,你要给他最好的文字读物《小王子》、《夏洛的网》、《彼得潘》、《海鸥乔纳森》、《小约翰》等等等等。这些纯正的审美是符合我们人性本身的,是会在这个孩子身上茁壮成长的。
可是他的脑袋里装满的不只是垃圾课文,更是垃圾语文。这种垃圾语文被种下之后会不断演化生长,让他在进入青春期后有各种方法嘲讽小王子,和朋友比赛谁更犬儒,而且在她们看来,那是在比谁更「机灵」。我在想,今日一口一个「白左」「臭公知」的人,小时候难道完全没读过「纯正审美」读物吗?
蔡老师的文章很好,提供了很多触目惊心的细节。但是,中国语文课文的恶质众所周知,中国当代语文的恶质则并没有形成共识。人们认为那些课文承载的东西是坏的,但不知道那个容器本身就是坏的。饮料的味道和杯子真的有那么大关系吗?仔细品味过的人就知道有。而文字和其所承载内容的关系远比饮料和杯子密切。容器在这里只是一种方便说法,文字并不承载内容,它就是内容。精良的排版不会让《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毒害减少一分,但换一种语言文字来写,《吃水不忘挖井人》就会变成另一篇文章。
朋友说,或许从小读了这些东西,未来才更知道文学之美。的确,读垃圾是今日不可或缺的文化修养。但是和所谓「纯正审美」一样,读垃圾的权利同样不可以外包给公家教育机关。妳要去找属于自己的垃圾来读。幸好,在今天这一点也不难。
Bill Wurtz 给自己的头像打伞,因为天上在下垃圾。Paul Sin 靠读书来遮眼睛。但我们知道伞无法保证身体完全不淋湿,书在正常阅读距离下不可能完全遮住眼睛,在完全遮住眼睛的距离下则会看不清书上的字。中国的语文教育不允许妳打伞,但这不等于妳应该用纯正审美之伞彻底挡住垃圾。在日本的千叶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欣赏 B 级偶像。Alan Kay 说一个新视角等于智商增加 80 点。在有的视角下,这些 B 级偶像毫无美感,在另外的视角下她们让妳懂得艺术真谛。